五月的校园,洋溢着青春与创新的气息。5月30日,梧州市第五中学举办首届校园科学节暨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当六堡茶的醇厚茶香飘进无人机表演的光影世界,当桑寄生茶的非遗制作技艺碰撞疯狂实验室的化学反应,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与现代对话”在校园里上演。
活动现场,最具烟火气的莫属非遗体验区。六堡茶和桑寄生茶的非遗展位,成为师生驻足的焦点。茶香氤氲中,学生们围坐聆听岭南茶文化的千年脉络。“六堡茶制作需经杀青、揉捻、渥堆发酵等多道工序,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岭南茶文化的千年积淀。”国家高级制茶师、评茶师、茶艺师罗笛一边演示泡茶手法,一边向围坐的学生讲解。
在桑寄生茶摊位前,自治区级寄生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碧霞亲切地向学生们讲解梧州寄生茶的历史,带领学生辨识药材、研磨炮制,将“药食同源”的传统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课堂,让古老的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手中焕发新生。当孩子们亲手泡制一杯六堡茶,摸一摸桑寄生的叶子与枝干,传统文化便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种子。
与非遗展区隔场相望的科技体验区,则展现着截然不同的未来感。操场上,无人机编队腾空而起,在蓝天白云间拼出不同花样,引来阵阵惊呼。造型各异的航空模型与实时飞行表演交相辉映,一架架微型飞机掠过科普展板,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着翱翔蓝天的梦想。市科协带来的实验装置前,学生们排起长队。学校的“疯狂实验室”由物、化、生老师演示趣味实验,现场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课本知识顿时化作可触摸的奇妙体验。
传统非遗的茶香与现代科技的热浪在校园里交织,让传统与青春“双向奔赴”。此次活动以“科技+文化”双主线贯穿,在非遗里寻根,在科技中逐梦,既是落实“五育并举”的生动实践,更是学校对“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的创新探索。从非遗体验中厚植文化自信,到科技实验中培育科学精神、锻炼动手能力,多元场景共同勾勒出“以文化人、以科技育人”的立体培养体系。
接下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五育融合实践,构建“非遗+科技”特色课程链,开发茶文化与生物科学、航模制作与物理原理等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拓展“校内+校外”协同育人圈,与科协、非遗传承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常态化引入科普资源与文化传承人,打造“行走的课堂”;完善“体验+实践”素养评价体系,将非遗传承、科技探究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青少年在“做中学”“创中悟”,真正成长为既有文化底气、又有创新锐气的时代新人。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